港珠澳大橋歷經5年規劃、9年建設
創下多個“世界之zui”
它是世界建筑史上
里程zui長、投資zui多
施工難度zui大,也是zui長的跨海大橋~
它被世界譽為“超級工程”
被英國衛報評為
“新的世界七大奇跡”之一!
港珠澳大橋跨越伶仃洋,東接香港,西接廣東珠海和澳門,是連接香港、珠海、澳門的超大型跨海通道,耗資1000億,全長55公里,是世界zui長的跨海大橋。
港珠澳大橋珠海口岸夜景
如此壯觀又實用的橋肯定也離不開完善的照明系統,那么港珠澳大橋和人工島的照明又是怎樣的呢?下面一起來看看吧。
全線夜景照明分為功能性照明和裝飾性照明兩部分,夜景照明設計注重波瀾起伏的韻律感,特別是這兩座人工島宛如一對“璧玉”,是夜景照明燈光重 點打造的核心區域。
世紀之光在伶仃洋綻放,美得無法形容!
人工島照明設計
這兩座人工島長度均為625米,zui寬處分別為183和225米,面積約為10萬平方米。外形上均采用蠔貝型,召示著它將在大海中活力奔放。車輛駛上大橋,行駛至此路段時,將通過人工島進入海底隧道,再從另一個人工島駛出重新上橋。
我們都知道,珠海作為中國有名的蠔貝類產銷基地,東西人工島迎合這一特點,已將優美的“扇貝形”輪廓躍然于海面之上。未來,一條6公里長的海底隧道將串起兩島,連接飛渡珠江口的橋梁,演繹“珠聯璧合”的海上美景。人工島主體建筑就如扇貝中的一顆璀璨的明珠,穿過“明珠”鏈接著“碧玉”。
那么照明怎樣迎合項目整體工程“珠聯璧合”的設計理念,讓不同的建筑材料,顏色與燈光協調,塑造出 “海上明珠”的建筑氛圍?
項目品位:突顯項目“珠聯璧合”的主題特征。多層次的柔美線條營造出愉悅的視覺效果,巧妙地增添建筑空間的韻律感,確保照明與建筑的和諧之美。在夜間,將建筑塑造成為一顆璀璨的“海上明珠”。
表現氛圍:璀璨,明亮,大氣磅礴。
根據珠港澳大橋工程可行性報告要求,人工島將成為集交通、管理、服務、救援和觀光功能為一體的綜合運營中心。東人工島上將有觀景平臺等設施,具有的觀光功能,西島則不具備。
西人工島:交通、管理、服務、救援功能
東人工島:除交通、管理、服務、救援功能外還有觀光功能,所以,東島的照明氛圍相對會比西島活躍。
1.先來對兩個島嶼的建筑特點進行分析
形態特征:東人工島與西人工島均為明朗的建筑曲線,勾勒出了建筑的“游輪”型造型。
建筑幕墻材料:
“虛”—— 淺灰色中空玻璃幕墻;
“實”—— 外包金屬幕墻,不銹鋼百葉,清水混泥土外墻(脫模成型)。
2.再根據建筑特色,用燈光表現建筑
復雜的建筑造型決定了照明形式的豐富性,在對島嶼的建筑進行照明設計時遵循:
尊重建筑:表現建筑的完形,體現原有建筑與新翼的空間關系,表現建筑虛實對比、特殊材質與高度感;
形態豐富:避免使用陳舊的表現手法,產生多種照明氛圍,對應多種功能要求,視覺沖擊力可收放控制;
切實可行:避免過大的施工難度,避免維護上的難題,避免對用戶的干擾。
建筑照明特點分析——“虛”
“虛”—— 淺灰色中空玻璃幕墻
此部分采用內透的照明手法,制造靈動,通透的空間氛圍。
建筑照明特點分析——“實”
“實”—— 外包金屬幕墻,不銹鋼百葉,清水混泥土外墻(脫模成型)。
此部分中清水混凝土外墻采用脫模成型的筑建方式,對照明燈具及線路的安裝與隱藏帶來很大的局限性。為了營造“海上明珠”的建筑氛圍,照明手法上將以泛光照明為主,結合局部的特種照明手法。使建筑在大海中,島嶼上脫穎而出,令人印象深刻。
為了凸顯出建筑“明珠”般的 “璀璨感”,景觀在確保安 全的基礎上整體照度將大大低于建筑照度。
減光罩與擋浪墻照明設計效果圖
效果展現:
減光罩照明:使用見光不見燈的設計理念,打亮減光罩結構,并為車主提供光線適應條件。
擋浪墻:輪廓照明,在夜間點綴出建筑的美感。
室內內透、頂部造型、外廊照明、臺階照明的照明設計效果圖
效果展現:
室內內透:開啟室內基礎照明,沿窗戶位的一排燈具需單獨一回路控制,效果溫馨舒適。
外廊:地埋燈照明,將建筑的肌理感突顯出來。
東島臺階照明:采用移動式裝飾燈具,可根據不同時間段改變不同的色溫效果,或溫馨,或優雅。
時段控制:從人群生活和工作作息時間,節能等方面考慮,照明設計分3個時段控制( 18:00~22:00,22:00~24:00 ,24:00~06:00 ),平日及節假特殊日為2種控制模式。
zui終效果:
華燈初上
最后,讓我們完整的欣賞一下
人工島美艷動人的夜景吧!